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银河6163线路检测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康复故事
《诊断之外,标签之重》
双相、抑郁、BPD…当你望向这些诊断时,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呢?这曾是你辗转质疑的帽子?还是你苦苦追求的注解?
于我而言,这是我漫长诊疗路不能抹去的一章。从东北到北京,再到上海。我去过很多医院,见过很多医生,也被注上很多诊断。最开始,“抑郁状态”。抑郁的黑狗并不好受,中成药、抗抑郁剂,越吃越多,越来越痛苦。再踏进诊室,医生给我画出类似心电图的波纹,问我是否心境如此,我肯定。这便是伴我最久的朋友“双相情感障碍(?)”。
再后来不知道家里从哪联系到的专家,见面第一句是“你觉得自己有双相吗?”“或许吧。”我答。“那你知道双相的症状是什么吗?”他继续。“不知道。”我皱了皱眉。
讲实话,我知道双相的症状是什么,甚至时隔4年,我依旧能背出DSM-5中罗列的症状。但我知道,他是在为了否认我的诊断而居高临下的发问,于是我决心不给他他期盼的答案。但我对双相的诊断是偏执的,从本地的三家医院,到上海,再到北京,甚至去苏州旅游时都不死心挂了当地的精神科。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去掉诊断中的“?”。之后我还了解过PTSD、分离转换性障碍,还有更多。我对这些诊断愈发了解,信手拈来地向别人科普,权当是给精神障碍去污名化。
但如今,我想向自己,还有读到这的你发出一个问题:我真的需要这个诊断吗?换句话,这个甚至被人唾弃的帽子,真的值得我这般辛苦吗?
一个答案也许是,值得。你需要这些诊断。没有人舍得葬送自己的前程换得一个难听的衣冠冢。但之所以牺牲一切都要达到,一定有其道理——认同。人们不乏有渴望认同的心理,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我想这更重要。这意味着,他们的情绪不稳、异常行为、躯体症状,这些曾被人视为“鬼上身”的症状,不是他们装来的、臆想的,是有科学依据的、能干预的。我想传达给你的是,我很理解甚至支持你为自己讨来这个诊断,你辛苦了。
但同时,我更想告诉你,你并不需要这些诊断。你不需要谁的认同,你更不需要向谁去证明自己是个病人,就像高血压患者不会在逛商场时也拎个血压计,以便时刻准备证明自己罹患了高血压。我明白你可能为此负担了太多,流言蜚语、辗转难眠,所以你是否发觉,渴望让别人理解的谜底,是或许我们还没接纳自己。
但请不必担心,给自己和情绪一点时间,试着接纳疾病,找到与之“协同进化”的秘诀。然后整顿好思绪,和医生一起升级打怪,让这条黑狗离我们远去。请相信我,这一定比追求别人的理解更有性价比。我也相信你,一定足够勇敢、坚韧,一定能迎来属于你的春和景明。
本文由姜思思编辑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