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银河6163线路检测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心理加油站
在云端教室找到职业舞台 ——江某的支持性就业之路
基本情况
江某,28岁女士,北京人。高一时起病,听到同学说话认为是议论自己,思维言语紊乱,出现幻听,住院后诊断精神分裂症,治疗后病情好转,但中断了高中学业,去了一所职高,后来读了大专,学习商务英语专业,很喜欢英语,考取了英语四级的证书和教师资格证。
然而,性格敏感、多疑的她在人际相处中容易产生误会,缺乏稳定的友谊。2018年毕业后,两年内换了7-8份工作,多为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助教。因做事不够灵活、紧张不安、记忆力受限等原因,常常被认为“不合适”,难以长期留任。江某为此苦恼不已,在门诊中倾诉后,医生推荐其参与个案管理服务,接受就业辅导。
一、职业评估:
工作背景与能力:江某上一份工作是为英语培训机构做助教,工作时间为早10点到晚上8点,每周工作日期间休息2天,周六日上班。江某主要工作是协调学生上课的时间,及时对接学生家长的一些需求,以及推销课程。江某工作态度非常认真,但工作中与领导和学生家属交流时很紧张,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记忆力不好,在安排学生的上课时间时经常记错时间。与同事交往中,经常担心对方不认可自己。
精神健康:药物治疗中,服药后幻听消失。多年疾病的影响是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人际交往中的理解能力下降。
人际关系:因发病之初遭受过同学的欺负,加之江某敏感多疑的性格,导致后期在人际关系中都比较自卑、紧张、警惕,朋友少。
专业与职业技能:商务英语大专毕业,考取英语四级证书和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书。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对口,希望继续做英语教师的工作。
个人化就业目标:想找一份英语教师的工作,不想频繁换工作,希望能够长期稳定发展。
二、个案管理支持过程
1. 工作前的生活调整(2021-7-27)
个案管理员与江某协商在作息时间上进行调整,并通过运动、做饭、看书等充实生活,帮助其适应工作节律。同时,个案管理员介绍其学习正念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其规律练习,提高对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的觉察和接纳,把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更加接纳自己、放松自己。
对于在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担心,个案管理员表示理解,并告知江某随着病情继续好转,认知功能会得到恢复,而且这些能力也可以通过日常做家务、阅读等活动来练习,帮助江某树立对工作的信心。
2.重返职场的过渡锻炼(2022-4-15)
江某在家附近的麦当劳担任服务员,工作内容包括点餐、测体温(新冠疫情期间的特殊要求)和制作冰淇凌等。虽然学习进度比同事慢,但在一位资深同事的帮助下,逐渐掌握要领。江某很认真,经常在休息的时候复盘自己的工作,反思哪里还需要提高。
个案管理员对江某在工作中的认真表示充分肯定,并与其一起探讨如何避免工作中的一些疏漏,提高工作速度。江某提到:可以把需要记住的事情写在小本子上,休息时间多看看,并且熟能生巧,要多练习。与同事相处中,不要妄下判断,多去侧面或直接求证。
经过半年,江某作息时间更加规律,增强了体力,能独立完成日常任务,虽然慢一些。在与同事的交往中,江某得到一两个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她也意识到,自己有时可能“多想”了,事实上,干活儿慢确实会影响搭班的同事,如果换作自己,也会更愿意与手脚麻利的同事搭班。为了缓和关系,江某偶尔会带一些小零食与同事分享,逐渐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自己想象的那样“讨厌”自己。这些积极的体验让她在人家交往中增添了信心。
3.找到专业匹配的英语教师岗位(2023-4-3)
江某打算发挥所学专业的优势,找一份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在个案管理员建议下,江某选择工作时考虑工作强度、工作压力、通勤距离和人际复杂程度。
最后,江某找到了一所线上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教英语单词背诵。试讲也是在线上进行的,试讲顺利。机构提醒江某讲课声音要大,而且教授对象是小学生,又是线上的形式,所以要学习如何动员孩子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个案管理员建议江某看一些通俗易懂的儿童青少年方面的心理学的书籍,学习如何与孩子们交流。
江某开始带学生,其中一名小学三年级,另外一名是五年级。江某一直喜欢学习英语,工作中非常有热情,积极备课,投入度很高。与培训机构的同事交往也是线上进行,主要内容是协调讲课时间。江某表示,由于不用见面,人际关系简单了很多,这也让她感觉轻松了不少。
4.同事关系调适(2023-6-3)
江某与同事在微信交流中发生不愉快。有个学生希望把上课的时间改到晚上9点,江某认为这打扰了自己的休息,微信中直接回复“没时间”,未做进一步解释,语气显得很生硬。
个案管理员首先认可江某拒绝的合理性,同时建议其在沟通时采用更加柔和的方式,可以说明自身的困难,并提出替代性时间,以便达成更好的协商效果。
此外,机构领导也提出江某讲课时对单词拓展太多,上课总是拖堂。江某解释这是因为自己认真,准备充分,想多教一些内容。个案管理员在理解其用心的同时,引导江某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初学者接受能力有限,掌握规定的单词量已属良好,过度拓展反而容易造成负担;同时,学生普遍不喜欢老师拖堂。经过分析与讨论,江某能够理解这一反馈,并积极调整了教学方式。
5.胜任工作(2023-11-15)
经过几个月的适应和磨合,江某已经能够熟练胜任工作。学生由最初的两名增加到现在的4名。她在讲课时自信大方,时常鼓励学生,看到学生们从生疏到逐渐掌握更多的单词,江某非常有成就感。江某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机构老师的认可,甚至有同事希望她为自家孩子授课。在家长评价中,江某获得了高分反馈。
随着经验的积累,江某越来越自信,认为自己在控场能力、讲课效果方面都有进步,并逐渐享受授课过程。线上交流的工作模式也让人际互动中保持在适度频率,更符合她的特点。此外,江某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专四,力求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增强行业竞争力。
三、结语
“云端讲台”不仅让江某得以施展英语才能,同时也巧妙地避开了现实社交的短板。这盏被重新点亮的职业灯火,使她重拾职业自信,更为精神康复者提供了启示:只要善于发掘自身优势,找到适合的舞台,每个人都能在康复之路上闪耀光彩。
本文由廖金敏编辑校对。